面對憂鬱症
重拾笑容

得了憂鬱症該怎麼辦

常常感到情緒低落就是憂鬱症嗎?
憂鬱症和躁鬱症有什麼不同?
是否時間一長憂鬱症就會自然痊癒?

面對憂鬱症

憂鬱症,是常見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因怕被人誤會為懦弱不爭氣而不敢承認,讓人忘了怎麼笑或自己誤以為只是普通的心理問題而忽略,錯失及早治癒的良機。

國內憂鬱症的人口比例被嚴重的低估,其中焦慮症很容易合併產生憂鬱症,58%的焦慮症病人會轉變為憂鬱症憂鬱。

憂鬱症的女性終身盛行率約在10-25%,男性為5-12%,每五個女性就有一個在一生中有一次的憂鬱症發作的危機。依照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2020年造成人類失能(disability)前十名的疾病,第一名是憂鬱症。另外,平均每一百人中就有三至五人罹患憂鬱症,而終身盛行率更高達20%,繼癌症、愛滋病後,憂鬱症已成世紀三大疾病之一。

憂鬱症與躁鬱症雖然一樣都會有憂鬱的症狀,但其實是不同的疾病,最明顯的差別是躁鬱症在情緒上會有鬱期和躁期的來回波動。身心疾病是複雜的,無論是憂鬱症或是躁鬱症的診斷都需要由專業醫師進行評估。如果已經造成自身的困擾,請盡速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罹患憂鬱症的原因

目前並無法解釋有任何單一原因引起憂鬱症,其中較可能影響的因素包括生理、人格、社會或壓力事件等等的因素。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是因為「血清素(SEROTONIN)」過低,使人產生抑鬱、失眠及記憶力衰退等現象,比如壓力、缺乏睡眠或是營養不良等原因,都會影響血清素的分泌。雖然壓力會使血清素降低,但在沒有明確壓力事件的情況下,憂鬱症仍有可能發生(生理性憂鬱症),因為除了外在的影響,遺傳基因因素對憂鬱症來說,更有著一定的影響性。

根據目前的醫學研究,憂鬱症的常見病因有下列幾項:
1. 早期成長的負面經驗。
2. 腦內神經物質失調或內分泌異常。
3. 基因遺傳、家族中曾有精神疾病病史。
4. 人格特質。
5. 遭受重大壓力事件或重大失落,如喪親、喪偶、失業等。
6. 多重慢性疾病或腦部相關疾患。
7. 酗酒或藥物濫用等成癮行為。

憂鬱症開始發生時,經常會聯合遺傳及環境因素,若為中年後發生疾病的徵狀,則是由較溫和的壓力或其他原因造成。

常見的症狀

  • 1

    持續悲傷、擔心或虛空的心情

  • 2

    無助感及悲觀主義

  • 3

    罪惡感、毫無價值、無助

  • 4

    對曾經非常享受且愉悅的活動失去興趣及快樂,包括性

  • 5

    活力減退、勞累、速度減慢

  • 6

    無法集中注意力、記憶及做決定

  • 7

    失眠、早醒、嗜睡、厭食體重減輕或貪食導致體重增加

  • 8

    考慮死亡、自殺,企圖自殺

  • 9

    靜不下來、易怒

  • 10

    不當的治療會對身心造成頭痛、不消化及不間斷的疼痛

憂鬱症的治療

憂鬱症的治療方式主要為藥物治療、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與電痙攣(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療法。醫師診斷憂鬱症後,會依病況不同決定最適合的療法,一般而言,輕度至中度憂鬱可選用藥物治療或心理治療;重度憂鬱則必須用藥物治療,並依治療策略決定是否合併心理治療。

藥物治療

神經細胞間以突觸(synapse)的形式相互連結構成神經網,並透過神經傳導物質的釋放與接收傳導訊息。目前的研究顯示,突觸間神經傳導物質包括:

  • 多巴胺(dopamine)
  • 血清素(serotonin)
  • 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

以上物質的濃度太低時,可能與憂鬱症發作有關。憂鬱症治療藥物的主要為增加神經傳導物質在突觸間的濃度,以緩解憂鬱症症狀。

治療憂鬱症的藥物大概可分為第一代抗憂鬱劑與第二代抗憂鬱劑。

第一代抗憂鬱劑
  • 三環及異環抗憂鬱劑(tricyclic and tetra/heterocyclic antidepressants, TCA)及單胺氧化酵素抑制酶(monoamine oxidase inhibitors, MAOI)。

第一代抗憂鬱劑通常副作用較多與其他藥物的交互作用也較複雜,所以臨床上較少使用。

第二代抗憂鬱劑

第二代抗憂鬱劑可以選擇性地增加特定神經傳導物質在突觸間的濃度,副作用與藥物交互作用較第一代抗憂鬱劑發生機率低。其中包括:

  • 選擇性血清回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 如:escitalopram、sertraline等。
  • 正腎上腺素與血清回收抑制劑(serotonin-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 SNRI) 如:duloxetine、venlafaxine等。
  • 多巴胺與正腎上腺素回收抑制劑(dopamin-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 DNRI)。
  • 血清素調節劑(serotonin modulators)。
  • 正腎上腺素和血清素調節劑(norepinephrine serotonin modulators, NSM)。

服用抗憂鬱劑是長期的抗戰,一般來說,服用藥物約2-3週便會逐漸出現療效,三個月內可達到治療效果。一般重鬱症病人第一次發作應持續接受6個月以上的治療,再慢慢減藥。因此,病人一定要對醫師及藥品有信心,耐心確實按照醫囑服用藥物,切勿自行停止服藥。若遇到藥物副作用,請盡速回診與主治醫師討論改善和解決方式。

非藥物治療
  1. 規律作息-社交活動有助於穩定情緒,可以疏導情緒及壓力、獲得心靈上的支持,調整負向的思考模式,找知心的朋友談談,也可幫助舒緩壓力。
  2. 定期運動- 散步、慢跑、可以幫助紓解壓力,一般憂鬱患者經常會有睡眠狀況不佳的情況,適當的運動可幫助提升夜晚睡眠品質、改善心情等。
  3. 健康飲食:採均衡飲食,避免病患攝取過多刺激物質如煙、酒、咖啡等。

憂鬱症就如同感冒一樣,只要與醫師配合,按時服藥是有機會可以痊癒。此外,搭配良好的生活和運動習慣 ,多多與人交談,紓解內心的壓力並相信自己,一定就能盡快找回遺失的笑容。

憂鬱症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