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2023-12-05
晟德法說》釋「長線」佳音 展望明年景氣持樂觀看法
董座王素琦:「現金流足夠支持新發展,已做好未來幾年投資的資金規劃
明年配息?公司:會維持水準」
【晟德法說五大重點搶先看】一次讀懂晟德法說五大重點
重點一:晟德醫藥事業全線爆發性成長 營收雙位數增長再創新高
晟德醫藥事業在克服疫情影響後,呈現出爆發性的成長,截至第三季度,營收已達6.9億元,全年預估將突破9億元,年成長率預計達20%,毛利率為54%,淨利率為36.6%,EBITDA達2.4億元。同時,晟德於今年初完成與益生菌大廠豐華生技的合併,將營收推向新高,截至九月合併營收達9.9億元,年成長率達83%。王素琦同時指出,豐華生技因擴廠關係,淨利率為-11.9%,但預計在今年底前實現盈利。明年豐華生技透過持續的創新與布建全球通路,以優化自身產品服務的有機式成長締造良好的營運表現,為加速轉型升級並擴大營運規模,今年起採取積極型策略,藉由積極擴廠與國際合作、強強聯手,除可進一步提升自有品牌市占率外,更能擴大公司產品的日常應用場景,提供客戶多元且便利的益生菌保健應用。
重點二:晟德轉投資事業現金流無虞 公司承諾未來將穩定配息
晟德的投資事業方面,因受權益法及金融資產分別認列5.3億及9.7億虧損,受市場波動影響,但不影響公司核心現金流及日常營運,每股稅後淨利(EPS)為-1.4元。在資產結構上,晟德第三季底現金餘額約33億元,佔總資產的12%;股權投資約203億元,佔總資產的76%。負債方面,主要負債來自發行可轉債32.7億元,以及銀行借款等,負債比29%,每股淨值為28.91元,顯示公司財務狀況穩健。至於股利政策,晟德自2018年起每年穩定配發股票股利及現金股利,截至2023年已累計配發約51億元,資本額擴增至69億元,年均殖利率約4.2%。由於晟德保留盈餘及資本公積尚餘120億元,公司承諾未來將以穩定配息為目標,讓投資人安心。
重點三:集團各轉投資事業明年起轉盈 林榮錦看好2024年會更好
在轉投資事業方面,除豐華外,東曜、永昕、建誼也將於明年開花結果。東曜在今年表現優異,全年營收預估達6億人民幣。ADC CDMO業務突破性增長,年成長率可達3位數,目前潛在訂單已達12億人民幣,未來成長前景看好。專注於生物藥CDMO的永昕在今年啟動美國業務,拓展國際市場,手上訂單達10億,預計2024年現金流轉正,2025年有望實現獲利。搭檔永昕搶攻ADC CDMO市場的建誼生技,轉型後訂單呈倍數成長,手上訂單約1.1億,預估今年全年可獲利,明年將呈現雙位數成長。此外,晟德旗下免疫工坊與奧孟亞兩家未上市公司致力於GLP-1腸泌素相關藥物開發,應對近期備受矚目的減重議題。免疫工坊專注於胺基酸修飾,可以有效延長藥物半衰期,首發產品TE-8105在動物試驗,減重效果顯著優於現有產品Wegovy。奧孟亞則是口服生肽專家,自行開發的口服生肽藥物平台,有望將注射型的GLP-1轉換為口服型,大幅減輕用藥不適感,首要開發目標為Wegovy的生物相似藥。
重點四:晟德處分澳優後的資金流向與為何發行可轉債(CB)
晟德集團總裁林榮錦也親自回應了市場對於2022年處分澳優後的資金流向的質疑。從2022年至2023年10月底,晟德投資事業共現金回流100.43億元,其中包括處分澳優回收77億元。晟德因此加快投資腳步,擴大投資核心事業及國際基金等項目,現金流出約50億元。其他主要流出項目包含股利發放、支付所得稅以及銀行還款等,總計約68億元。然今年受到通貨膨脹、總體經濟下滑及俄烏戰爭影響,為因應全球資本市場低迷,晟德於2023年發行可轉債以儲備資金,截至10月底,現金餘額約30億元。林榮錦強調,無論現在及未來,晟德在資金運用上將持續保持著謹慎且穩健的態度,為每一分錢把關,請投資人放心。
重點五:談明年新增投資?「生技是當然選項,晟德現金足夠支撐;保持初衷,放眼未來」
「晟德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先進行現金流壓力測試;已經為未來幾年的資金做好計畫跟準備,晟德本身每年的現金流是足夠支持我們未來的新發展!」晟德集團總裁林榮錦也在法說會中,針對法說會中提到的的數筆新投資,親自對外界解釋晟德的新佈局。林榮錦指出,對所有的轉投資事業,他的最基本要求是要有正向現金流,要先能活下去,才有機會活得精采,有活水注入,企業才有機會壯大。晟德經過幾年的努力,核心事業逐漸茁壯,成為未來強勁現金流的主要來源,在投資面,晟德依然秉持著產業育成的初衷,將持續投入生技策略投資,布局前沿技術,為核心事業加持;另一方面,晟德也積極回應全球ESG意識的崛起,跨足氫能生態系投資,關注儲氫設備及氫能重型卡車等項目。晟德榮譽總裁林榮錦強調,晟德將陪伴旗下企業調整商業模式,擬定策略目標,加速實現獲利,最後將企業推向資本市場。隨著核心事業逐步開花結果,晟德將會有更強而有力的現金流充實營運,在穩健成長的同時,以前瞻的眼光進行投資,在瞬息萬變的產業中持續尋找unmet medical needs,透過投資或併購的方式加快壯大集團事業,開啟下一個黃金十年。